是泠泠鸭

“我们只负责善良与温柔,其他的一切请交给时间。”
头像为约稿!

且寄吾心于文字

1.古人不见今月,今月曾经照故人。———李白
月夜归家,抬头望见明月一轮,其周围有彩云光晕,似虹,只恨未能照下。
------
那时彩云月,曾照离人归。
彼时银河星,也映思人泪。
今时月虹辉,仍明归家路。

2.谁说月亮会听见每一句期盼。——《月儿谣》
------------
谁说月儿会听见每一句期盼,
谁道繁星会望见每一眼凝视。

3.
语文老师简略地描述了一下“天空的影子倒映在湖中”,由此引发的联想。
--------
天空学着湖泊将自己抹上了白云,放眼就只见云水相接,一时却是寻不见了天的影子,只是闻得水声浸湿了空气。
直待遇了你。
才知道原来,那片晴空浸了你的眸子。

4.“阅读实体书会给人一种仪式感。”
-----------
平心而言,比起电子书,我应是更喜欢实体书的。
曾从一篇新闻报道中看到,阅读实体书会给人一种仪式感。是何时读到的已记不清了,但这句话却记得清楚。
永远都不会忘,将心仪已久的书拿到手里的幸福的感觉。仔仔细细地把封面打量了一遍又一遍后,会小心地划开书外的塑料膜。当慢慢掀起膜的时候,就像是掀开了夜的沉眠,和一个美丽的梦境邂逅。也会将偶尔附带的腰封小心收好,或是夹进书里做书签,或是简单地放在书后面夹存。在我的异想天开里,这也是书的一部分,如果丢了,书会暗暗哭泣。
我没有一边看书一边吃东西的习惯。这是我对一本书表达敬意的方式。我会洗干净手,即便并不脏,然后再轻轻翻开书页,然后在因扉页被翻开而流动的空气中嗅到淡淡的墨香,再小心地翻开下一页。
或许这便是我心中的仪式感了,从尊重一本书到尊重那个作者,再到逐渐喜欢上这种阅读,最后慢慢改变自己。
美哉。

5.关于学校那些人,事,物。
------------------
从前一阵子开始,我会在第二节晚课下课后,晚自习开始前的课间溜达到前面的走廊尽头,站在楼梯的缓台上可以看到整个学校大厅和教学楼门。开始我是乱看看,总是喜欢抬头看看上面的玻璃天窗嵌着的亮灯,亦或是把目光暂且盛放在大厅中央空荡荡的盛世宝鼎里。后来我开始观察对面楼梯上那些和我一样出来透气的同学,又瞧瞧站在连廊里看展示板的三两校友,再或者俯瞰着从大厅匆匆走过的老师或同学。然后慢慢踏回教室,在预备铃打响之前坐回座位上。
于是像这样过了一段日子,直到那天。
那天晚上,我站在栏杆旁,打量着这熟悉但不同的一切。后来我看到一位老师,那位老师曾经给我们上过课,讲得很好,人也很有耐心。他是去年高三的班主任,现在又是高一的班主任了。他依旧挎着那个黑色的运动包,快步走向楼门。我本打算就此收回目光,可是在他走到楼门下的时候,他停住了,站在楼门前看着楼门上挂着的十九幅条幅看了一会儿,然后再慢慢走出去。我也随着他的目光飘向条幅上。那是上一届高三学长学姐们的口号,十九个班级,十九句铮铮的口号,他们在六月成功了,为学校争光。那十九副条幅,是学校的骄傲。
今年就是我们了。
我曾经和同学讨论过为什么上一届已经毕业了,那条幅还没换下去,她只是想想,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管它换不换,不换咱们还省钱做了。直到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条幅没有换下去,那是一种象征,象征着荣誉,也代表着激励。我站在原地,看着条幅,似乎想起了,开学典礼上,校长骄傲地宣布去年傲人的成绩。我们是在去年学长的光环下的一届,因而,也不得不,考出更好的成绩。
于是在那一刻,我便知道了些什么。

评论

热度(3)